写满了“欲望”,这部日本电影,耐心看完后,才发现确实是部神作
05-13
浏览量:716
一万多人评价出的8.5高分,这部上映于一九六四年的电影究竟是有着怎样的魔力,才会时隔这么多年,依然让观众打出了这么高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砂之女》。
砂之女的剧情简介:
一个 学家在沙漠做野外考察,却不慎错过归程班车,被困在一个沙漠中的小村子里。
他落脚在一个寡妇家,被招待之后发现通往外界的路已经被封住,他慢慢观察村子的各种古怪,比如全部村民每到夜晚都要出动铲沙,以免居住的房屋被沙子埋掉。
不光光是这个小村子充满了古怪,就连一开始收留他的寡妇也开始了古怪的想法。
这是一部非写实的心理剧,以极简的寓意指涉人因相信自由的幻像,最后作茧自缚。
要生存下去,换取水源及物资,只能接受反复铲沙的苦难,在这部电影中小村中的每个人都在塌陷的沙坑中挣扎,在无助中渴求救援,最后才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一场徒劳无功的作践而已。
电影里的每一个片刻都呈现出绝对的现实主义风格,而且无论如何它关系到的都不是沙子,而是生活。
男人问女人:
“你是为了生存而铲沙,还是为了铲沙而生存?”
这句话不仅仅是在问这名寡妇,也是在问自己。
这部长达147分钟的电影故事情节也是颇为简单的,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一半就已经可以“自我推断”了。
也就是说你可以预想到后面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但这部电影神奇的是,你在观影的过程,会被电影的叙事手法和镜头移动不自觉地看下去,然后时间不知不觉的就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对于这部电影《砂之女》的第一感受就是展现出了所有欲望,或者说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欲望在蓬勃。
《砂之女》的故事极其荒诞, 学家仁木在囚禁他的沙洞里挖了七年沙子,最终,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掉入洞中,他努力试图爬出洞穴之后,在洞中生活下去。
这句话看似充满了矛盾,但其实揭露的就是洞里洞外,也许根本没有区别。
以下是网友们对于这部电影《砂之女》的影评:
结尾这个把戏真是太“存在”了,分享的欲望转化为一种消极的神性,犹如人的客观身份的毫无价值。
放大的沙子和女性的局部身体,个体的飘渺。
你在试管里装 标本,别人又陷你于沙丘制成人性标本,自由被一点一点蚕食,你一点一点适应。
相较于男女地位的哲学关系,我倒更倾向将之看作社会缩影,就算你学富五车出不了圈也是白搭,终将会被慢慢同化。
男人开始还想奋力挣扎到最后已然认命不免让人唏嘘。
水是城市文明,沙是原始文明(船搁浅),男主一开始非常想回到城市(螃蟹、大海),水与沙结合后(湿沙)变得有腐蚀性(渴望水,吃湿沙),逃出后反而陷入湿沙。
渐渐安于原始生活(铲沙,受村民蛊惑,研究乌鸦、取水,足迹)。
沙砾的摄影真的难度很大,加上各种隐喻镜头性暗示。
不过尽管是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却没有那么喜欢,因为男主角的境遇实在令人感到恐惧。与世隔绝,失去自由,与女人在一起时只有兽性没有情感。
如果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两性上,未必杀鸡用了牛刀。
结局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这仿佛是一种束缚,我们给自己设了一堵围墙,将周围的人隔离。
这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片子,如果没有了手机,我仿若深陷沙漠之中,成了失踪人口。
人的自由是外在的不受约束还是自身的肆意驰骋。砂坑构建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砂呈现了外在的人的存在性。
男人和女人,男人和村民、砂村的关系从对抗到认同,从厌弃到依赖,收音机成了连接外在的唯一物件,结局并不奇怪。
沙子如同水一般,可承载物体亦可淹没物体,以柔制刚,如女人隐忍间慢慢等到男人不再主张出逃为止。
逃到海边的主角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已然被依附到了沙丘凹地中的小木屋上,于是他又回到了那里。
陷于沙坑脱困无望,每日承受流沙之无尽用功之徒劳,这情节很容易联想到神话西西弗斯与巨石,事实上影片本身正是一场哲学解构,大量砂的意象,流动的,放大的,静止的,无垠的……
男性沙漠版《禁室培欲》,人的欲望和沙漠抑制形成的冲突,高潮发生在男人强迫女人为了出去看海,情节充满隐喻。
男人从开初的不可一世,到后来的依赖顺从;女人一贯的忍耐、坚持,基本体现了现实生活男女之间的差异。
人是环境的适应者,这无非又是一部生存发展史的缩影,赞美原著吧。
在解读上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这个洞穴的意义。
它一方面是远离社会文明的存在,一方面又是人为划出来的空间,男主角在社会那里失去了身份,在洞里却又在纯粹人为构建的生存斗争环境中凭借劳动获得了一个身份(丈夫)。
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死气沉沉的沙子和象征生命力的水被并置,人总能在死里找出生路,就像从沙里赢得水源。
看完电影对斯德哥尔摩症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从抗争到共情到屈服这么简单,复杂的地方在于你明明已经跪下了却在骨子里认为自己还站着。
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看的寓言故事,小小的一桶水打倒了大大一片海,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就此擦肩而过。
以上就是本期要与大家所说的内容,如果对于这期内容有什么看法的话,可以在评论下方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