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风流史》影评:一段影响国家走向的轰轰烈烈的情史
05-09
浏览量:1555
丹麦电影《 》这片名,很容易误将本片想作充满火辣后宫斗争与激情的片子,但其实它是一段与丹麦国家走向紧紧相连的真实历史,除了风流韵事,还可以看见一位改革者,想找到平衡点有多困难:一方面要有虽千万人的冲劲与勇气,但又能不因满腹理想而躁进,或是被野心所蒙蔽。
1766年,15岁的英国公主卡罗琳,嫁给丹麦的年轻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成为皇后,原本怀抱憧憬的她,却发现国王行为怪异、疯癫幼稚、沉溺女色,于是皇后在顺利生下继承人后就与丈夫形同陌路。国王无心国事,前往欧洲其他国家旅行,途中因身体出状况,找来德国 约翰·弗里德里希·斯特伦塞担任御医。一同回到丹麦后,内心崇尚自由思想的 ,与皇后陷入爱河,并操纵孤独需要朋友的国王,对抗守旧、迷信的宫廷政客,将丹麦带往更现代化、自由、开放的政治路线。
《 》有两大主轴:浪漫爱情与政治,当时丹麦在欧洲算是思想较为落后的国家,启蒙运动挑战旧秩序的改革火苗还没烧到那儿,皇后从英国带来的书有好多本被没收,因为那些作品当时在丹麦仍属禁书;斯特伦塞医师则是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支持者,这类思想在丹麦是非常前卫甚至是禁忌的。
于是,国王、皇后、与 ,三人形成颇为奇异的关系。先是国王与皇后不合,再来是孤独的国王因为继母与宫廷朝臣都不站在他这边,又对国政兴趣缺缺,非常渴望友情,因此转而信赖懂得如何让国王开心的 ;另一方面,年轻、坚强、喜爱自由的皇后,在深宫也是毫无盟友,还是个外国人,因此同为异乡人、抱着自由思想的 ,成了皇后唯一的依靠,也点燃了爱情,而且国王并未察觉有异,甚至期待 能让被国王戏称为母后的严肃皇后,能受 影响,成为活泼有趣的老婆。
这些关系的形成,显现了知识如何让人的心灵开始交谈与沟通。 与国王第一次真正沟通,话题是莎士比亚,也让 发现国王其实很喜欢演戏,只是碍于国王身份,不能圆梦。 与皇后则是经由对于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推崇,将他们牵在一起。
就这样, 与皇后联手利用国王的权势操弄政治,而丹麦在这段时期也进入快速进步的时期, 的理想,如保障言论自由、废除农奴、禁止逼供、给儿童注射疫苗、改善贫民困境、清理下水道等等,都快速施行。若只看这时期,会觉得三位主角的关系几乎是完美状态,他们可以互相吸取需要的友情或爱情,还让丹麦跻身先进国家之林。而且, 对国王的友情,并非完全虚假,在好几个地方看得出他们并非只是聪明人利用呆瓜的关系,而是有着真情关怀的,甚至可以说,国王、皇后与 ,在那个皇宫与时代之中,都是异类,不难产生某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只可惜,虽然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但 最终屈服于他的激情,不管是政治手腕与政策太过激进与一厢情愿、日益膨胀的权力欲望、或是对皇后的爱火,都已经失控了。 把国王当傀儡,宫廷与宗教人士早就等着好好教训他,再加上国王的继母也有儿子,对王位一样虎视眈眈。这位外国 第一次树立了这么多敌人,他与皇后的恋情给了反对者大好机会,毕竟这不仅是通奸,更是叛国,有心人士以这桩丑闻为基础,运作民众的保守与排外心态、翻转民意, 一手建立的新秩序就如纸牌屋般不堪一击。
更讽刺的是, 提倡着以人民为主、为人民着想,却使用独裁的方法,一切依照他的个人意志而行,因此久而久之连人民也不站在他这边。或许他心里幻想着自己在对抗贵族与权贵,但他顺便也把人民变为敌人了,反而令改革重回原点。有心改革的有志之士,在理想与现实条件下该如何妥协、与民沟通、达到平衡,一向是重大考验。
《 》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除了剧情引人入胜,技术项目如服装与场景设计也极为细腻精致,宫廷的明亮优雅,对照着平民百姓居住环境的黯淡无光与杂乱,当时的社会环境与阶级状况不言而喻;电影时序的最前段,卡罗琳还在英国的时期,光线明亮、色彩缤纷,随着剧情发展,镜头色调越来越朝蓝灰色调为主,暗示着不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