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址导航系统,最好用的网址导航

港影:香港三大票房俱乐部,数学等量关系与“票房论英雄”的悖论

05-06

浏览量:546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很多影迷津津乐道于 票房。

这当然份属正常。

相对演技、品质等需要细致斟酌的项目来讲,数字最为直观易判。

换句话说。

这也是另一个层面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但综观多种言论就会发现。

这种“票房论英雄”的逻辑,有着严重缺陷。

尤其是一些目的性明确的数据引用。

只会带来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本文将以香港三大“票房俱乐部”为例。

阐明悖论所在。

首先讲一下“票房俱乐部”的概念。

第一个是华语片破香港影史纪录的阵营,第二个是华语片香港票房榜前三十名,第三个则是在内地破十亿票房的香港演员。

概念由演员的票房成绩自然形成。

非官方,但具备一定说服力。

列榜如下。

破香港影史纪录的香港演员有十一位。

从1969年首部冲破百万票房的邵氏 《独臂刀王》开始统计,包括有王羽、李小龙、岳华、许冠文、许冠杰、成龙、洪金宝、 、周星驰、张国荣和 。

而关于破纪录这件事,颇有些好玩的言论。

有人说,破纪录只能看早期,后期是因为票价因素才打破纪录的。

有道理吗?

他们的逻辑大概是,比如百米赛跑破纪录,无非营养更好、训练方法更科学以及发挥更好而已,又比如新的科技突破,无非前人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手段更多而已。

但如果照这么理解,所谓纪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除了第一位可以“名垂千古”。

后来者尽皆俯首。

但事实真这么简单?

从王羽《独臂刀王》的百万级,到李小龙《猛龙过江》的五百万级,从成龙《师弟出马》的破千万,到许冠杰《最佳拍档》突破两千万,从成龙《福星高照》破三千万,到周星驰以《赌圣》破四千万、以《审死官》破五千万和以《少林足球》破六千万。

目前香港华语片的最高票房纪录,由2016年 的《寒战2》保持,票房6682万。

而 《功夫》的纪录高悬七年,《寒战2》的纪录也已经保持有六年之久。

这个过程中的披荆斩棘、一路走高,是简单一句“票价因素”能归因的?

如果真这么简单。

那应该会有很多人打破纪录,而不应该是越来越稀缺。

回顾去看。

李小龙打破王羽的纪录、破自己的纪录和岳华打破李小龙的纪录、许冠文打破岳华的纪录,都是一年之隔的事情。其后许冠文再破自己纪录是两年之隔,成龙打破许冠文纪录则是五年之隔,再后许冠文破成龙纪录、许冠杰破许冠文纪录,都是一年、两年之间的问题。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

2000年之后,周星驰两次推高票房纪录,间隔三年。

而就香港 和演员而论。

距离周星驰的《功夫》十二年之后, 才凭《寒战2》艰难登顶。

迄今再无第二人能破。

所以非常明显。

关于票房的冲高问题,越靠近当下,难度系数越高。

而不是像某些言论所讲,后来者不堪一击。

第二个是华语片香港票房榜。

前三十强的位置,已经很久没有过变化了。

直至去年的 《梅艳芳》上映。

一举冲高过六千万关口,位列影史亚军。

结果是将周星驰的食神挤出了榜单。

而即便如此,周星驰仍然以八部主演和一部导演的作品霸榜头名,其后是五部作品上榜的成龙,再后是三部作品上榜的 。

这就是以作品上榜数而论的三强。

而其他大咖演员,除了 和梁朝伟以两部作品上榜之外, 和刘德华均只有一部 进入,更多演员成绩恕不罗列。

关于这个榜单的争议相对较小。

牵涉的话题至多可能是“双雄”与“单抗”。

有人认为但凡“双雄”,就无法证明演员的票房号召力。

但如果这么一算。

除了双周一成,或者加个 。

就真的要“榜上无人”了。

杀敌一千,自损一千。

这纯粹是一种,把大家拖到一个水平线就是赢的心态。

逻辑让人无言以对。

最后是香港 在内地破十亿的阵营。

涉及的演员有 、 、 、刘德华和古天乐,或者还可以加一个中生代的谢霆锋。

如果以演员为轴心,不讨论所谓“纯港片”概念。

按时间顺序来陈列。

首先是2014年的一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将“三巨头” 、 和 一并带过了十亿关口,票房10.46亿。

然后是2016年春节档上映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 和 分别再次斩获个人第二部破十亿的成绩,前者12亿,后者11.16亿。

接下来是2018年国庆档的《无双》,“非富即发”组合再次爆发,豪取12.73亿票房。

2019年,暑期档的《扫毒2》大爆,斩获票房13.12亿,刘德华和古天乐首次越过十亿级票房门槛,同年度一部《叶问4》,票房达11.81亿, 第二次破十亿。

2020年,贺岁档的《拆弹专家2》冲破十亿,刷新《扫毒2》票房纪录,最终13.14亿,刘德华气势如虹。

一年之隔, 搭档谢霆锋的《怒火·重案》豪夺13.28亿票房,成为目前港片在内地的票房冠军。

十亿之后,其实都是微差。

这里解释一个三番内主演票房计算的概念。

什么叫三番内主演?

叙事通常以三条线索为上限。

而所谓主演,必然是 的核心人物,并不包括配角、客串和龙套的演员。

这个主演的概念是并列但分先后,也体现为戏份和排名的大致均势。

比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居首、 次席而 第三位,但就戏份和排名情况而论,确如片方宣传所言“三巨头”,故而三人可分享票房荣誉, 可享一番票房的荣光。

又比如《澳门风云3》,按排名情况是 、刘德华和张家辉这样一个顺序,但一如多年前的《赌神》和《赌神2》,是由 领衔的群星模式,而非多主角概念,所以在 之外,其实并不能有其他演员能和他分享这个票房成绩。

而另外的《无双》和《扫毒2》、《拆弹专家2》则是很明显的双主并列模式,虽然戏份不一定均化,但也可以共享票房荣誉,当然同样也有一番荣光的概念。

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

我们回到题目所言的“悖论”问题。

如果按票房数字论高低。

在同为“商业 ”的情况下来看。

比如我们先拿《无双》和《澳门风云3》的票房和阵容情况进行对比。

按照数学原理, 是“公因数”,剩下就是 和刘德华、张家辉、张学友的对垒,而《无双》的票房要比《澳门风云3》高出1.57亿,换句话说, 一个人的票房价值,要比刘德华、张家辉和张学友三人加起来,还要多1.57亿。

稍安毋躁,再看第二个例子。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怒火·重案》的对比。

同理去掉 ,剩下的是 、 与谢霆锋的对决,而《怒火·重案》的票房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高出2.82亿,那么谢霆锋的票房价值,则等于“ 加 ,再加上2.82亿”。

是不是感觉很荒谬?

这个结果与数字无关,与胜负心有关。

数字很科学,人心很难测。

因为一旦沾染了目的性。

票房对比的内在逻辑就会坍塌。

从而毫无意义。

其实根本问题。

还是在于人心的争胜。

票房本身是一个综合因素。

它牵涉到题材、幕后团队、宣发和档期,以及主创演员阵容等多重环节。

并不能用以简单对比。

所以,学会“尊重”和“欣赏”。

才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课题。

这远比数字重要。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