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址导航系统,最好用的网址导航

同情电影,但不能让烂片利用了观众的同情

05-04

浏览量:610

这三年,电影确实很难。

作为精英主义的游戏,电影以前都是趾高气扬的,现在却变得低声下气。

不仅在网上频频卖惨,还不断地将电影与国家绑在一起,试图唤起大家对他们的同情。

可电影给出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一部烂片“杀”了出来。

在清明档、五一档接连出现诸多国产片撤档,大盘一片低迷,业内哀鸿一片的情况下,《 》竟然横空出世。

逆着不撤档的反潮流为影院续了一口气,也让连续多天单日票房难破千万成为过去。

甚至让大家看到了久违的单日总票房达八千万,档期总票房接近3亿,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涨。

这样一部电影能够在艰难时刻留下来为影院保驾护航,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影院的灯塔,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微光。

虽说《 》没有做到真正的救市,但至少起到了一定的盘活作用,让大家没有忘记电影还在,还有八千多影院在开。

从这个立场出发,《 》确实有可取之处。

但能因为此,就为一部烂片喝彩吗?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尤其是电影,更是被拦腰斩断,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也逐渐减弱,影视公司裁员一半以上,电影项目停掉三分之二,影院营业率连续几个月不足半数。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电影很难,值得我们同情。

因为它是普通大众生活习惯的一种,也是精神文化的一种食粮。

可是因为诸多的不可控因素,让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难以走进电影院,电影进入了艰难时期。

然而我们的同情是对整个电影产业,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和自己能否再在电影院看到好电影的同情。

而不是因为电影不行了,就该去支持烂片的同情,《 》便利用了观众的这种同情。

摆出一副振兴行业的姿态,做出一副弱者的楚楚可怜样,用盘外招的方式将观众的同情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已有八千七百多万,破亿应该不成问题。

票房分账需扣除国家抽成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六的税,剩下的89%,影院和制片公司分成,比例是55%:45%。

制片公司再从45%中拿出百分之五给发行方,其余的40%便是制片公司最终的收益。

《 》的制作和发行基本都是某线一家包了,所以该片的收益,某线分给发行方的份额就是左手导右手。

《 》的成本的最大头就是宣发,制作成本不会超过两千万,两者合计最多四千万。

假如该片的最终票房是一个亿,那么某线到手的票房分账是四千多万,这么一算,与成本持平,不赔不赚。

那么《 》本身的质量又如何呢?

与《十年一品温如言》一时瑜亮,稍微比毕志飞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好一点。

剧情俗套狗血,极具套路化,属于一眼鉴烂,在电影院睡上一觉再醒来都不影响剧情走向,可见其烂穿地心的本质。

为什么这样的烂片往往能获得高票房呢?

因为《 》完全就是一部为档期、市场量身定做的流水线产品,而不是一部电影。

“节假日了,总要干点啥,看部电影吧”,人的这种心理造就了档期式电影的票房井喷,诱发了观众的冲动消费。

青春与爱情是《 》这个商品的构成元素。

它的顾客特征具有喜欢噱头,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的特征,而且电影又充满了观众的社交属性和仪式感。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电影院没有选择了,基本上上映的电影除了几部国外大片,就剩《 》了。

烂片拥有高票房只是表象,背后的真相令人发指。

某线出品的青春爱情烂片不止《 》这一部,真正做到了某线出品,必属烂片的行业标杆。

有4.7分的《你的婚礼》,票房7.89亿、5.8分的《悲伤逆流成河》,票房3.57亿、4.0分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5.53亿。

2.7分的《十年一品温如言》,票房1.67亿、4.8分的《怦然星动》,票房1.6亿、5.6分的《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票房2.32亿。

跟《 》一样,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制作和发行大都是某线。

而且根据《 》的票房分账算法来看,这些电影很多都跟《 》一样,不赔不赚,或者小赚几千万,极少数利润在亿元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电影的票房数字都很漂亮,但一核算成本竟然都不怎么赚钱。

既然大多是赔本的买卖,还要担着网友口诛笔伐的骂名,为什么某线却乐此不疲,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部呢?

举一个例子,A手里有一块钱,想拍部电影。

于是找来了几个大明星,还有以前亮眼的电影票房成绩,以此背书拉投资,卖份额,最终项目成立了。

之后A把这部片以2块钱的价格卖给B(A旗下的子公司),B请来大明星X(B旗下的艺人),给他开出了2块钱的片酬,相当于目前的成本成了4块钱。

最终电影成型,顺利在院线上映。

票房虽然卖了5块钱,但制作公司的票房分账只有2块钱。

可该片的成本是4块钱,收益只有2块钱,赔了一半,这该怎么办?不用担心,这样一圈下来,B的账面流水走了4块钱,自家艺人捧了。

A亏损了,亏损了怎么办?

之前答应的分红自然就不作数了,A的钱也有可能干净了,还赚了一倍以上。

即使B拍得电影,票房有幸达到了10块钱,收益也只是4块钱,勉强与成本持平,也没有分红。

如果想要有分红,票房必须在10块钱以上。

但是看看某线的爱情片,有哪部电影票房破十亿了?这种现象正映衬了那句老话,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

资本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当我们为他们亏钱而沾沾自喜时,人家早已数钱数到合不拢嘴了。

如今的电影早已被玩成了金融产品,某线深谙其道,可谓行业毒瘤。

之前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锁场现象,后又有《叶问》暴雷,从这之后,电影已经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明摆着圈钱了。

有些时候,某些公司出品的电影可能口碑和票房都很高,但是后续的电影竟然出奇一致的拉垮,这其中也与份额和股价有关。

在《圆桌派》中,姜文喝了点小酒,有点小嗨,说起了拍电影和请吃饭的关系。

窦文涛在一旁不解地问:“还有拍电影不是为了请观众吃饭的?”姜文疯狂眨眼地说:“有啊,为了上市,为了换股票的嘛。”

这一回答又戳到了窦文涛的盲区,“拍个电影,没票房能上市,能涨吗?”,姜文又开始答疑解惑,“这事你得问专业的,他们都有办法,这都不是事儿。”

他们是怎么利用电影把一块钱变成两块钱的?姜文在《一步之遥》中做了阐述。

武七用他爸的军费换来太平,反对战争,提升自身的境界,而马走日和项飞田为此办了一场环球花国大选公开赛,把New money变成Old money。

当我们为我们用脚投票改变了影视圈的畸形现象,让良币驱逐劣币的大势来临而欢呼时,圈子里早已琢磨出了另一套玩法以应对观众的反噬。

让电影回归电影,不仅要有关部门严查,还要我们擦亮眼睛。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种菜的那片地才可以恢复到养分充足的本来面目。

中国电影会变好的,你可能力量很小,我可能脑子不够用,但如酱爆所说,“你勒索我,我不怕,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