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燕王对决李景隆时,朱家人那几段催泪时刻,凛冽悲壮
04-26
浏览量:591
说实话,我还是特别喜欢《 》这部剧的,当然我无法把它归类于严肃的历史剧,但它却拍得那么感人而悲壮。如果再把这部剧放在那些所谓的专业人眼前,这部剧又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剪辑上的硬伤;比如,是否符合史实的问题等等,诸如此类好多好多。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些明显的问题,也不妨碍我对于这部剧的喜欢。这期间我也在试图寻找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这部剧没什么太明显毛病。
这个理由就是源于一个假设,如果我们单纯地站在一个本体的角度或历史架空的角度来看这部剧的话,那么这部剧也就不存在上述那些BUG了。至于那些剪辑上的硬伤,我倒认为是一种无奈的遗憾,为了过审,不得不削足适履,但愿以后,我们能够在网上找到未删减版的《 》。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无视上述那些BUG之后,眼前的剧情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细细享用了呢?
就像烂苹果一样,削掉腐烂的部分,我是不是就可以好好享受苹果的甜美了呢?的确是,老编就是这样来观看《 》的,当我真正抛开上述BUG之后,才可以在面对悲壮剧情时认真而忘情地流泪。的确是这样,当剧情推进到 对决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艰难时刻,老编面对朱家人的那几个悲壮瞬间,终于没能控制住泪水。那时,我早已经忘记了“剧中的那些BUG”了,关注它们是愚蠢的。
再重复一遍上面的话,割裂历史事实考证,我们看的是一部架空历史的《 》。好了,我们来逐一盘点一下朱家人那几个催泪的时刻吧。第一个催泪时刻,就是燕王不顾姚广孝的劝阻,而执意要去老十七宁王那里去借兵。这时,他赌上了自己老婆和三个儿子的性命;赌上了几千士兵和北平全城百姓的性命。这个风险他必须得冒。临行时,燕王忘记了在旁边看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忘情地抱住了王妃徐妙云。
这个时候老编没忍住,哭了。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非常清楚,此一别,很可能会变成永别,甚至阴阳两隔。不等燕王借兵回来,一家人便很可能会血溅城墙。也正是在那个时刻,燕王对王妃说出了他这一辈子都难以启齿的表白情话。第二个催泪瞬间,是 带来的。平时老编挺不喜欢这个角色的,长得那么又胖又蠢。但是没成想他的品质、行为竟然和他的外表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
那么蠢那么胖的世子,关键时刻竟然做出如此惊天骇地的悲壮行为。他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和这场注定持久的守城之战绑定在一起,特别是当他托着自己的儿子向那些守城将士讲话时,老编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我突然又想起之前他对父王的保证:“儿臣在,北平就在”。此时,他又对手下的将士说:“将士们,这是我的儿子,朱瞻基。今日我带他一起守城,若是这丽正门破了,我父子俩,便一起死在这里。”
这个时候要哭死我了,我在心里边哭边骂:这个死胖子,太残忍了。不但儿子残忍,就是作为母亲的徐妙云也如此残忍,竟然同意了儿子的做法。真不愧是 的女儿。第三个催泪瞬间,是徐妙云亲自披挂上阵,硝烟中那份果敢和硬朗,让老编一下子想到了杨门女将。大将军 那份强大的基因,好像完全都传承到女儿身上了。 能娶到如此刚烈女子,何其幸运。未来,待你 君临天下,必须给她白首相伴、共拔灯花。
最后一个催泪瞬间,是战斗间歇,大哥 查看将士们的伤亡情况,看到受伤的弟弟朱高煦靠在那里,哥哥给弟弟盖上衣服,然后弟弟醒了。而此时弟弟的意志早已崩溃了,哭着对大哥说“守不住了。”大哥却说“别胡说,我们一定能守住的。”此时的哥哥一直都是刚强的,并且一直用他坚强的意志和乐观鼓励着弟弟和周边的将士们。这时,我不禁想起小时候, 那么羸弱,经常被弟弟欺负,可是现在呢?他有着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反倒是弟弟,像一根脆弱的麻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