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网都在吹爆这「过气网红」
04-26
浏览量:630
明星能翻红,网红自然也能。
最近就有一位「过气网红」重出江湖。
三年前,他的短视频曾经刷爆各大社交平台。
甚至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新的流派——
乡野走秀
不讲究什么高级定制,百万妆发。
仅凭台风稳健,气质鲜明,他就在一年内狂吸500万粉丝。
甚至还火到了外网,被夸步伐吊打维密。
得名「野生 」。
没错,他就是 。
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像无数网红一样,爆红、过气、退圈。
然而最近,有网友发现:
虽然 早已没了昔日的流量,但他竟然还在坚持着 梦。
三年过去,他已经成功从乡野走到了巴黎秀场。
当代互联网处处透露着摆烂的氛围。
心灵鸡汤早就成了鄙视链底端。
但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依然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动。
三年前的爆红,是现象级的。
他的走秀视频,至今看来都有强烈的冲击力。
农村里最不起眼的材料,被他一一变为「高级定制」。
最廉价的塑料袋,剪裁成蓝白相间的不对称短裙。
蛇皮袋修修剪剪,便是一件晚礼服。
收腰的设计凸显了他高挑的身材,与夸张的头饰相得益彰。
从厨房里拿来的粉色塑胶手套,是点睛之笔。
就连别人不要的彩带、田间地头无人问津的毛毛草。
都能被他变成维密天使的翅膀。
其实,类似的乡村「奇装异服」表演秀并不新鲜了。
可这回 是专业的。
他用气场全开的稳健台步,轻松驾驭住了各种夸张服饰。
水泥地、荒草地,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模样的T台。
如今看来, 的爆红,理所当然。
首先便是创意和审美在线。
不限制拍摄地点,从员工宿舍的走廊,到废弃工厂的水泥地,再到乡间土路,只要能走就行。
舞台的多元化避免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所有服装都由他亲手制作,最符合他的身材和调性。
树枝、稻草、毛毯、编织袋、破渔网都能成为服装材料。
公鸡、空调、垃圾袋,甚至邻居家的小孩都能成为舞台道具。
这些东西看似是时尚绝缘体,但经过巧妙搭配,反而能碰撞出奇异的效果。
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另外他很重视舞台效果和拍摄手法。
早期没有条件,他只能请周围人录视频。
虽然机位都是固定的,但他还是试图拍出一些花样,比如出场时从楼梯往下走,从拐角处突然出现。
到了后期资源充足之后,他又尝试了更多玩法。
比如由村民帮忙推门,用干冰打造朦胧的效果,甚至从空中俯拍,增加视觉冲击力。
一开始吸引观众的,无非是他穿女装,又将农村与时尚捆绑在一起的噱头。
但最后能吸粉,还是因为他呈现出的专业度和高级感。
正是这份天赋和用心,令他终于迎来了逆袭的时刻。
顺利出道,成为了一名职业模特。
每一个小人物逆袭故事,都有着A面和B面。
的A面,是全网爆红的乡野 。
而B面,则是不被理解的留守少年。
出身广西农村的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本来他一辈子都和时尚扯不上什么关系。
只因小学时在电视里看到了走秀,被深深震撼。
当别的小孩都在玩耍的时候,他独自一人模仿模特们的眼神、台步、动作。
没什么时髦的衣服,他便收集廉价的材料进行设计。
但做模特对于一个农村留守少年来说,是个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谋生路, 16岁便辍学打工。
当过汽修厂学徒、餐厅服务员、发廊洗头工、流水线工人……
后来遇上短视频崛起, 觉得自己的模特梦有了一丝曙光。
他用厂里的边角料做时装,拜托工友们帮他录视频,然后自己剪辑、上传。
但,追梦之路逆境重重。
首先便是工友的不理解。
翻白眼和冷嘲热讽,已是家常便饭。
一些工友见视频数据没有起色,就再也不愿意参与。
其次是乡亲们的不理解。
19岁那年,他决定辞职回乡,当一名全职博主。
但村里的闲言碎语比工厂更伤人。
因为经常穿女装,画大红唇,他被骂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不务正业。
正如顾长卫执导的电影《立春》当中。
闭塞的北方小镇,容不下「文艺青年」。
梦想成为歌唱家的女人,被当成一个笑话;
表演芭蕾舞的男人,遭众人嘲笑,质疑性取向;
热爱人体绘画的画家,被扣上了流氓的帽子。
而 哪怕再有天赋,他异于常人的梦想,同样难以得到老乡们的正视。
这是文化环境使然。
更大的打击则来自网友。
爆红之前,他的视频下最常见的是黑粉,骂他人妖、变态、丑八怪。
但 自我和解了,为了梦想,他自动忽略了这些杂音。
就像《爆裂鼓手》里的安德鲁。
小地方出生,没有能指路的长辈。
只好绝情断爱,一心打鼓。
打到灯光全部熄灭,教学楼里的人全部走光,鼓槌上沾的全都是血。
他还是不闻不问,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梦想是成为顶级鼓手。
是幸运的,因为他火了。
靠堂弟和10岁表妹的帮助,拍出了出圈的视频。
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从自家的院子走到了巴黎的秀场。
还多次作为全场唯一的男模,带头走秀。
更幸运的是,他没有因为成功而失去初心。
在参加综艺节目时,他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设计作品。
并且把童年的玩具作为元素融合进去,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肯定。
的翻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当下,我们的生活被工作过度挤压。
留给自己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严峻的疫情,则更加剧了心理上的压抑感。
所以,当 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
尽管身处逆境,他仍然能如此纯粹地追逐梦想。
而坚持做着这一切,不是为了成名,只是因为热爱。
对于已经被生活虐成咸鱼的当代人来说,具有一种普世的反焦虑价值。
其实,就算 没有成为真正的国际 ,他的经历依然是激励人的。
勇气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成功」。
正像农村出身的诗人余秀华。
对于一个脑瘫患者,一个农妇来说,写诗当然是「不现实」的。
但她一写就是13年,无关功利。
将自己对命运、爱情、欲望的,挥洒成热烈的诗句。
一切标签在她面前都显得苍白。
《摇摇晃晃的人间》
前几年还有一个和 更加相像的例子。
王守英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有个时装梦。
也同样就地取材,创造出很多天马行空的作品。
玉米杆子、窗帘、拖把都是她的爱用元素。
这些照片被人发到了网上,起初也被网友们狂喷。
但是后来却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肯定。
她的作品被放到美术馆展览,范冰冰还说要穿着她设计的衣服去时装周。
这令她欣喜若狂,梦想着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
不过和 的成功不同。
属于前流量时代的王守英,没有真正从走红中获利。
最后还是回归平淡,被安排相亲。
而村民们一听说是她,全都退避三尺,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女人不服管,想法太多,不是能安心过日子的人。
但其实,她也和 一样,没有抛弃梦想。
如今,她还会在集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衣服。
他们被人嘲笑疯癫,其实反而是最清醒的。
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坚定地往这条路上迈进。
大多数人,其实只停留在空想的阶段。
看看这样努力的他们,也能感受到一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假如王守英的成名发生在流量时代,那她极有可能会是另一个「 」。
而 的翻红,其实也是时势使然。
最近两年,农村题材成了「流量密码」。
不堪压力的城市人,向往乡下的田园生活。
同时,越来越多农村出身的博主,回到家乡挖掘素材。
有帮村民化妆的,拍照的,绘墙的,翻修老屋的.....
许多以前不被了解和认可的行为,都开始被乡里乡亲所接受。
人们不再抗拒表露农村出身,它反而成了一种噱头,甚至是机遇。
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能站上T台,估计也只能是一名不被熟知的小模特。
但是乡野赋予了他的作品生命力,这又正好撞上了大众的兴趣点。
所以他得以站得更高,被更多人记住。
新晋顶流网红帅农鸟哥,同样如此。
他漂泊半生,什么零工都干过。
如今回家务农,过往的汗水成了吸粉利器,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
「如果你把在城市的努力程度放到农村,你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
他端来的这碗鸡汤,大家都喝得挺带劲的。
与其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农村。
不如说更喜欢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把手上拥有的做到最好,胜过不断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
一如 ,开局摸到了一手烂牌,但他还是尽力打出了王炸。
或许这个时代依然充满机会,只是它留给不害怕失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