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址导航系统,最好用的网址导航

豆瓣均分9.1的大师走了,他的电影你一定看过

04-23

浏览量:558

前天,是影坛悲痛之日。

两位 巨匠在同一天里相继去世。

一位,是中国第四代导演,黄蜀芹。

另一位,是法国知名导演、演员, 。

新闻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影迷们纷纷留言表示惋惜。

黄蜀芹曾执导过,执导过《青春万岁》《人·鬼·情》《画魂》等经典 。

其中,其代表作《人·鬼·情》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 」。

还曾拍摄过《围城》《孽债》《上海沧桑》等颇受好评的电视剧。

《人·鬼·情》

,虽是法国人,但也可以说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

他参与演出和制作的多部 ,都受到中国影迷的喜爱。

他也曾多次来到中国,还是央视纪录频道聘请的第一个荣誉国际顾问。

其未完成的作品中,有一部是与詹姆斯卡梅隆合作的大型史诗3D纪录片《中国·皇城北京》。

众所周知, 拍摄过许多以环保为主题的经典 ,比如《鸟的迁徙》《海洋》等。

值此之际,鱼叔也想和大家一同缅怀这位 大师——

Jacques Perrin

大多数人对 本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两部 。

《天堂 院》和《放牛班的春天》。

它们常年稳居 Top 50,后者评分人数更是高达100多万。

足见其在中国影迷心中的地位。

《天堂 院》中,雅克扮演成年多多。

多多从小喜欢看 ,而且与一位 放映员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长大后的多多,也如愿成为了一名 导演。

这与雅克的童年经历有相似之处。

雅克的爸爸是法国国家剧院的舞台监督,妈妈是一名演员。

小时候,父母为了方便照顾他,常常把他带到剧院后台。

戏剧的种子,就这样在心中埋下了。

然而快乐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6岁时,雅克被父母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他后来担任制片的 《放牛班的春天》中,也能看到这部分经历的影子。

在此期间,他还被导演挑选,参演了法国经典 《夜之门》。

《放牛班的春天》中,雅克的小儿子也参加了演出

少年时期的雅克,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14岁离开学校后,他曾经尝试过打字员、杂货店员等多种工作。

但兜兜转转,20岁的他还是考入了巴黎高等戏剧艺术学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他主演的一出话剧,曾连演400场,场场爆满。

并以此被著名 导演看中,走上了大银幕。

1966年,25岁的他,凭借影片《半个男人》获得威尼斯国际 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之一。

青春的气质,帅气的脸庞,再配上略带稚嫩的笑容,令无数欧洲少女为之痴狂。

凭借盛世美颜,雅克陆续出演了许多情圣类型的角色,成为了当时与阿兰·德龙齐名的顶流偶像。

《柳媚花娇》中的梦幻水手(1967)

《驴皮公主》中的白马王子(1970)

令人意外的是,风头无两的雅克,并没有在演员路上一直走下去。

1968年,他转型制片人,拍摄了政治讽刺 《Z》。

获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

此后,他又陆续制作了《特殊地带》《胜利欢歌》等成功故事片。

27岁的雅克在奥斯卡

然而,上世纪90年代起,他再次转型,开始制作 。

后来的作品,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包括著名的「天·地·人」 三部曲——《微观世界》《喜马拉雅》《迁徙的鸟》。

还有2011年的《海洋》。

《海洋》在世界范围内好评如潮,成为「史上最卖座纪录片」。

在中国上映时,更是打破了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纪录片《海洋》

在此之前,人们看到的 多偏向科普性质。

展现的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繁衍捕食等,像一本达尔文生物学教科书。

而雅克的作品非常不同。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不像纪录片,更像是一个自然故事。

科普是冰冷的,但故事是有温度的。

在拍摄时,雅克甚至会提前写好剧本,画好分镜,然后再找不同的动物和场景来拍摄。

动物们就像 演员一样,只不过,它们有鳞片或者羽毛

其中一些,是用戏剧的方式去引导。

另一些,则是用蒙太奇手法把素材剪辑到一起,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比如《鸟的迁徙》中收割机下的雏鸟,让人看的直揪心。

但最重要的,是他一直追求的「上帝之眼」拍摄视角。

即,不是从人的角度去看环境、看树、看鸟。

而是从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去观察和拍摄。

他带领团队用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动物们融为一体,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展现天性。

拍摄《迁徙的鸟》时,飞行器只能坐两个人,飞行员和摄影师。

拍完后,大家纷纷围住摄影师,问第一次和鸟儿一起飞翔感觉如何。

摄影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如雨下。

雅克坚信,这种人类亲密接触自然之后最原始的感动,是可以透过大银幕传达给观众的。

观众们都有天生的感知能力,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震撼,以及生命的喜悦。

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

「生命,就是享受自由」

我只有一次生命,所以希望一直做能让自己感到兴奋的事。

的确, 是自由的。

他从不对自己的身份设限。

在表演上获得认可后,他反而没当回事。

因为他经常感觉,自己喜欢的题材都没有拍成 ,纯粹当演员太过被动。

于是29岁的他,果断转型成为导演。

后来他又发现,虚构的 创作很难满足自然而真实的表达。

于是转而拍摄 ,并成为了一个坚定的自然保护主义者。

从演员,到导演,到制作人,他始终跟随着内心自由转换。

同时,他也从不给自己的创作设限。

在纪录片《海洋》中,海洋垃圾的画面是人工打造的,灭绝动物博物馆也是搭建的。

为了表现人类对海洋动物的杀害,渔网捕杀是剧情表演;被割掉鱼翅的鲨鱼是道具;有些画面甚至采用了动画特效。

很多人质疑,这种制作方法违背了纪录片要求的真实本质。

但 和他的老搭档却不以为然。

画面虽然是假的,但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却如出一辙。

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防止拍摄中的动物受到伤害。

「如果说我们最讨厌什么词的话,那便是规则

拍着拍着,它自己就会提出要求

从不故步自封,他永远对未知敞开大门」

但同时, 也是坚定的。

事实上,他的 之路并不想表面上看起来这么顺利,几乎每次拍摄都非常艰难。

1968年他准备制作第一部影片《Z》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当时正值社会敏感时期,政治讽刺题材显然不是个好选择。

最后,好不容易才拉来了熟识的制片人合作,完成了作品。

1990年代转型拍摄《微观世界》之初,他再次遭遇了同行质疑。

拍摄《海洋》,他更是为几千万欧元的资金愁白了头。

他四处面见投资人,还与各大银行打交道。

「我坚持用最大的热情去说服他们,去见20个投资人,前19个摇头,可能第20个就点头了呢?」

而一旦确认了目标,雅克就把想做的做到极致。

拍摄《鸟的迁徙》时,他特地人工孵化了一批鸟儿。

第一年也基本没有拍摄,只是跟着鸟到处迁徙,好让鸟儿熟悉机器的存在。

紧接着,他又带着团队花了2年来改造摄影器材。

动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的飞行器,滑翔机、热气球、直升机等等。

他坦言,我没有经验,但我有信念。

有人说不可能的时候,就说好啊,我们就让它变成可能。

是一个冷静的冒险家,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自由而坚定的 大师。

逝者已矣。

愿他的灵魂,可以像多多一样,回到「天堂 院」。

像鱼儿一样,回归壮丽的海洋。

像鸟儿一样,飞过大地,飞过高山,飞向自由的远方。

评论内容: